高效课堂的四个要件 怎样才算是一堂高效率的课?许多青年教师上完了课往往心中无数,总是等专家和领导评价后才知道是否高效。其实,教师上完课后只要问自己四个问题,就知道这堂课的效率如何。 问题一: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获得多少? 这是明确教学目标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考虑。虽然同一年级同一学科全国各地用的教材不一样,但课程标准是全国统一的,因此,教师应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当然,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并不是机械照搬,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变通,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来确定目标。另外,国家课程标准是最低标准,是基本的门槛,不同学校和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高于这一标准。如上海格致中学提出“国家课标校本化”,就是要求教师根据学校的实际把课程标准具体化,变成学校的标准、各班的标准、教师的个人标准,这样才能把课标落到实处。 另外,教师不仅要清楚让学生获得什么,还要明确获得多少,学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教学才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如学习英语单词,就不能笼统地说要学会本课的 10 个英语单词。什么叫“学会”,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有的单词要“四会”(听说读写),有的单词要“三会”(听说读),教师必须明确地告诉学生,哪几个要达到“四会”要求,哪几个要达到“三会”要求,在下课前要根据这个目标来检测学生。 问题二: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 这是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课堂效率是与时间挂钩的,离开了时间就无所谓效率高低。高效课堂是向 45 分钟或 40 分钟要效率,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应是当堂要完成的任务,而不是24 小时要完成的任务。有的老师说我这节课的任务还需要课后两个自习或几个小时的家庭作业才能完成,那就不是当堂达标,而是加重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目前,在课堂教学效率和时间的问题上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课前无预习,课后无作业。 这是水平和效率最高的教学方式。北京 22 中的数学特级教师孙维刚,就是用这种方式使一个普通中学的实验班学生全部考入大学。在从初一到高三的 6 年大循环中,他从来不布置课外作业,所有问题都在课堂上解决。 也许有人会说特级教师水平高,普通教师难以做到。现在,山东省高青县的部分农村初中也在尝试“课后零作业”:课前没有预习任务、课后没有书面作业、没有传统的作业本,做到“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如该县花沟初中明确要求:①各年级一律不准布置任何形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