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最苦与最乐1. 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2. 学习课文严密的论证。3. 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文风流畅、犀利、凝练。著作有《饮冰室合集》。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每个人应如何面对“苦”与“乐”,应建立怎样的“苦乐观”呢?西方哲学信奉“智者无忧”,而孟子却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张潮也说“人莫乐于闲”,而居里夫人却说“世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有人认为“人生苦短,该及时行乐”,而范仲淹却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梁启超先生则向我们阐释了他心目中的“最苦与最乐”。契约( ) 揽在身上( ) 恩惠( ) 悲天悯人( )纵然( ) 如释重负( )赔礼( ) 监 督( )qìlǎnhuìmǐnzònɡshìpéidū一、读一读:( 1 )任重而道远: ( 2 )死而后已: ( 3 )如释重负: ( 4 )悲天悯人: 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 一直走到死的时候才放得下。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二、记一记: 理清文章结构。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 (1 、 2) 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二、 (3) 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三、 (4 、 5) 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 避责任”。1. 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2. 到底什么叫责任?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3. 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1. 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衰老、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2. 到底什么叫责任?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责任是应该做的事情。 阐述过程:先表明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没尽责任的表现。接着阐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3. 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得大快乐,尽小责则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卸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