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的“教学五步”思想述评杜威关于教学步骤的提出是根据他对人的“思维”发展阶段提出的。在《我们怎样思维》(How we Think)一书中,依据经验论,杜威论述了“思维”的重要作用。他指出,人处于任何一种情境都会产生一个个疑难问题,它们会触发人的思维活动,从而去想法解决疑难,获得经验(知识)。他说:“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他也把思维称为“反省”或“反思”,即对所产生的疑难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反复的观察、思考、设问、推理等等思想活动的过程,这种反省思维过程也是使经验不断改造的过程。他说:“反省思维的功能,在于将经验到的模糊、疑难、矛盾和某种纷乱的情境,转化为清晰、连贯、确定和和谐的情境。”也就是说,在反省前,处于迷惑、困难与纷乱中,这时提出疑问,并通过思维来解答疑问;而在反省后,则得到“一种制胜、满足和愉快的直接经验”。思维在这前、后之间按照一定的步骤发展进行。杜威提出思维的五个步骤,他也称之为“反省思维的五个形态”。这就是;①在情境中感觉到要解决某种问题的暗示;②明确要解决的疑问是什么;②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④推断所定假设的内在涵义;⑥在行动中校验假设,从而解决疑难,取得直接经验。杜威所说的思维,并不是指对客观世界的感性知识进行理性概括的认识过程.而只是有机体适应环境、解决疑难时的一种行为。他说;“思维是用来控制环境的工具,这是通过行动完成的一种控制。”杜威不承认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社会实践,也不承认前人实践的理论成果,他只要求在个人活动中展开思维,在思维中取得个人的直接经验。他把这种认识引用于教学方法,提出教学的过程乃是培养“思维的习惯”的过程。把他提出的思维的五个步骤在教学过程中展开,就形成他所提出的教学的五步骤。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中,他论述了教学过程中五个步骤的具体要求。他指出:“教学法的要素和思维的要素是相同的。这些要素就是:第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要有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到兴趣的连续的活动;第二,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做为思维的刺激物;第三,他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对付这个问题;第四,他必须负责一步一步地展开他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五,他要有机会通过应用来检验他的想法,使这些想法意义明确,并且让他自己去发现它们是否有效”。这是一种“从做中学”的教学步骤,在“做”中思维,通过思维提出和解决问题,在“做”中验证所获经验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