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春江花月夜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内容:景、理、情2、引领学生在品读中鉴赏美景,体悟哲理和情感,提高鉴赏、表达能力3、让学生在赏析过程中,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比较鉴赏等欣赏诗歌的方法教学重点1、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鉴赏景物美2、缘景明情,品悟诗歌哲理和体悟诗歌感情教学难点景、理、情的赏析教 学 设 计教学步骤教 学 内 容教学策略导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无论是浪迹天涯的游子,还是空待闺中的思妇;抑或是征战沙场的将士人们抬头望月,总是心有感慨,或倾注爱恨,或寄托悲欢因而浩瀚的诗海中从来不乏优美的写月诗篇。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研习四、重点讲解,深度研习 诗歌整合 第一部分(春江潮水连海平——汀上白沙看不见) 良辰美景 第二部分(江天一色无纤尘——但见长江送流水) 月下哲思 第三部分(白云一片去悠悠——落月摇情满江树) 抒情,游子思妇两地相思的哀愁。 自古以来,春、江、花、月、夜就与诗歌结下了解不开的意象情愿,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 伤春”、“叹花”之诗咏,已形成了一条连绵不断的“文脉”。 杜甫有“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欧阳修《蝶恋花》有“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晏殊《浣溪纱》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李清照有“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自 主 合 作探 究 , 研习 重 难点。(学生四 人 为 一小 组 , 讨论研习。) 那无尽的江水又是中国文人伤春叹花的绝好伴侣。 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春如流水,逝而远去。“春江”之川流,更使人嗟叹不已。李煜《虞美人》则是绝咏,“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名句,正是以其超越古今的口吻,滔滔无尽的气象,震憾着无数骚人墨客的心灵,成为失魂落魄之人的哀叹! 在中国文人看来,花之迅速凋落,乃是“人之生死、事之成败、物之盛衰”的“缩写”。“它的每一过程,每一遭遇,都极易唤起人类共鸣的感应。” 张若虚之“以孤篇压倒全唐之作”(闻一多)的《春江花月夜》,更是如此。正如闻一多先生评云:诗中“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