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冠县一中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之《春江花月夜》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教学难点: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教学课时:一课时二、作者: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三、解题:《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 述 了 动 人 心 弦 的 春 江 花 月 夜 之 景 ,抒 写 了 游 子 思 妇 离 恨 闺 怨 之 情 。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 ,言 之 有 物 、开 拓 了 诗 歌 的 高 远 意 境 和 格 律 ,使 诗歌 的 内 容 和 形 式 达 到 了 完 美 统 一 ,为 写 景 、叙 事 、抒 情 融 合 一 体 的 诗 歌 ,铺垫 了 基 础 。对 诗 歌 的 继 承 和 发 展 ,影 响 极 为 深 远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四、理解文本1、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1译文:月亮出来了!从潮水中央,在江潮涌向海潮的地方。随着千万里春潮荡漾,千万里春江涨满月光。江水弯过芳香的平野,月照林梢,那繁花如雪。空中流洒着月色如霜,滩上白沙消失在霜里。景:春江花月夜之景幽美深远问:在前几句诗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2、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译文:江水碧澄澄,长天也碧澄澄,只剩下皎皎的圆月一轮。江畔什幺人最初见到江上月?江月又从哪年起默默照着人?人生一代代没有穷尽,江月一年年始终如一。不知江月等待什幺人,只见长江送走东流水。理:宇宙人生哲理短暂——永恒提示:重点读出“江天一色”的辽阔与苍茫,“空中孤月”的寂寞空旷。“何人”“何年”应重读,以读出诗人对月的苦苦追问与思索。“人生代代无穷已”应读出一种沉重的历史沧桑感,“江月年年望相似”“但见长江送流水”应读出诗人对人生短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