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 自古英雄出少年”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国科学院人才学研究小组曾经对 50 位名人做过研究,发现他们中有90% 是在 20 岁以前就立下了自己的志向。如岳飞的“精忠报国”,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周恩来的“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等宏愿,都是他们在青少年时确立的志向。立志是成才的动力。今天,我们学习的《沁园春•长沙》,就是表现作者青年时的志向和抱负的艺术写照,这篇词作也经常被人们称为“长沙志”。【学习重点】 1 、 结合词作意象,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情感 2 、融入课文情景,有激情地朗读词作【学习难点】 1 、从意象的角度来把握词作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 2 、领悟伟人的博大情怀以及人格魅力湘江秋景如何?( 1 )现在大家来找一下,“看”字统领了哪些意象? 明确:山、林、江、舸、鹰、鱼。 ( 2 )你能各用一个最具有表现力的词来说说各个意象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 万山红遍”:指漫山遍野都是红色的枫林。“遍”写出红之广。 “ 层林尽染”:树经霜后变红的程度和红遍现象。 “尽”写红得深透 。“ 漫江碧透”满江的水如碧玉般清澈见底,漫:写出江水满溢之状。“透”写清澈之极。“ 百舸争流”江面上往来的船只争先恐后,你追我赶。描写了一个十分热闹的场面。争:展现了江面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 “ 鹰击长空”,“击”可以改为“飞”吗? 明确:击: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迅猛有力的矫健雄姿。翔: “ 鱼翔浅底”,“翔”可以改为“游”吗? 明确:天空中的景象倒映在江水中,水天一色,相映成趣。鱼游在水中,也是游在空中,用“翔”精确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思考:这么一幅绚烂的秋景图,词人又是怎样变换视角来描绘的呢? 明确:有远眺、近观、仰望、俯视。 思考:这一处景色有什么样的特点? 明确:有远有近,有仰有俯,有静有动,有颜色的对比(红、碧),和动作的对比(击、翔),绚丽多彩,生机盎然。 意象品味(比较法)对景物的选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作者的立意所决定的。古代的文人墨客多有“悲秋”、“伤秋”、“叹秋”等诗文,也是由他们特定的“意”所决定的。(1)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立“意”在“断肠人在天涯”,所选的“象”,自然是“枯藤、老树、昏鸦、瘦马”(2)杜甫《登高》,将“意”立在“万里悲秋”,“艰难苦恨”上,所选的“象”自然是“哀猿”、“落木”“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