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得与失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比以往更强调在人的交往中学习,更强调在教学活动中让课堂真正地“动”起来,这个“动”不是教师或学生单方面的“动”,而是一种“互动”,既有老师的“动”,更有学生的“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与所有教育资源之间的一种互动。为此,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代课堂的一个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关注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可以增加学生交往、改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有效的课堂合作学习一般要经历充分的个体独立学习、组内成员的碰撞交流组际之间的回报展示以及全班的小结反思和延伸拓展等几个活动阶段。充分的个体独立学习是合作的基础,组内成员的碰撞交流则是学生自主修正、自主建构知识,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理论虽如此,但我们现实的课堂合作交流活动,又是什么样的呢?经过近一年来,我利用语文课在我们班进行了坚持不懈地实践,我和我班孩子们的收获与反思如下:一、我们的收获1、小组合作交流活动真正的还原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积极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但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诸多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师生间的学生间的交流。老师讲授、灌输成为了教学的主要方式,而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意识。因此,整个课堂总是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是表演者,学生是观众,这样的一个死板的教学模式里徘徊,停步不前。但是自从我们班将小组合作交流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置于课堂时,课堂活跃了,思维打开了,连平时自闭自封、胆怯自卑的学生自愿参与的意识都加强了,因为在他们看来,小组就是他们思维的天堂,可以在里面尽情地想,尽情地说,没有嘲笑,没有埋怨,没有歧视……他们期待着语文课上每一次小组合作的到来。2、小组合作交流活动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在以前的教学中,单独学习的方式收效不大,很多人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将老师布置下来的任务没有认真完成。每一次汇报的时候零零散散,东拉西扯,总是极少数的人在参与,教学效率总是提不起来。但是自从班上成立了合作学习小组,他们尝到了一起学习比单独学习收获更多时,将最开始只在课堂内实行的小组合作制也渐渐地用在其它时候,其他地方。如:小组合作预习新课,合作课后复习,合作归纳知识,合作表演课本剧升华内容,合作完成作业,合作订正错误等等实践证明,把众多的学习任务在小组里完成,确实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