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在全州十佳人才表彰大会的个人发言VIP免费

在全州十佳人才表彰大会的个人发言_第1页
1/4
在全州十佳人才表彰大会的个人发言_第2页
2/4
在全州十佳人才表彰大会的个人发言_第3页
3/4
在全州十佳人才表彰大会的个人发言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 ——在全州十佳人才表彰大会的发言 各位领导: 首先,我在这里作个自我介绍。我叫邓祥光,现年 43 岁,土家族,中共党员,XX 县区沙地乡人,现任沙地乡农业技术员。今天,给我这样好的机会,让我发言,我在此谈几点感受。 一、凡是看准了的事,既使是上刀山,也要做下去。 我 14 岁初中毕业后,回到家里种田。当时,我们家里很穷,往田里投入也就不多,再加上种植方式粗放,一年的收入总是很少。那时我就发誓,一定要从田里挖出点名堂来。从那时起,我很少出门,赶集、串门、走亲戚,这些事基本不沾边,遇到非去不可的地方,我必须当天返回,无论路程多远,无论时间多晚,我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看科技书和作笔记上,用在观察庄稼的长势上。周围的邻居都说我怪,种田就种田,书里头难道长得出苞谷、洋芋来。家里的人对我也不太理解,我一度成为当地的“怪人”。 凭着我在科技书中学得的常识,我开始了对马铃薯传统种植方式的挑战。当地的人种植马铃薯每窝播 3 个种薯,长出的苗又多又细,影响了正常的生长发育,争肥现象严重,产量低,大薯少。我先是试着把 3 个种薯改播为 2 个种薯,最后只播 1个种薯,我发现,这样还是存在有的苗多,有的苗少,甚至还有空白窝的现象,生长很不整齐,要保证产量,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控制马铃薯苗芽数。1989 年,我选了 1 亩地进行马铃薯育芽带薯移栽实验,这种想法是我从苞谷营养钵育苗移载技术中受到的启发。这年,由于育芽时间太迟,又没有掌握好最佳移载时间,当年的产量与直接播种没有多大差异。但我没有放弃继续试验,1990 年,我说服家里人,在自家的 2.5 亩地里全部实行了育芽带薯移载。在育芽期间,我饭也吃不好,觉都睡不着,整天围着苗厢转,对长出的芽苗,我就象看护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年,我终于成功了,产量每亩增长了 50%,个个大得像红苕。当地村民们看见后,说:“真第 1 页 共 4 页是神了”。 至此,我为改良马铃薯的种植方法已苦苦奋斗了 7 年多。值得欣慰的是,我的这项技术,受到了时任恩施自治州副州长、农业技术高级专家刘建武,全国马铃薯专家、天池山农科所研究员刘介民和州农学会,州、市农业局等单位的领导及专业技术员的高度肯定,并在全州大面积推广。专家们估计说这项技术普及之后,仅洋芋一项全州可年增主粮 1 亿公斤以上,节约种薯 0.5 亿公斤。 我不仅...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在全州十佳人才表彰大会的个人发言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