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年级物理阶段性测评(一)拟题人孙兴旺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每小题3分,共60分)1.关于误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测量值与真实值间的差异叫做误差B、误差与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C、测量工具越精密,误差就可以更小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2.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A.量程3m,分度值1mmB.量程10m,分度值1dmC.量程30cm,分度值1mmD.量程15cm,分度值0.5mm3.游客坐在船中逆流而上,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A.船舱B.河水C.迎面驶来的船D.河岸上的树木4.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油机在空中给授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B.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C.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D.“天宫一号”与“神州八号”对接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5.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可知,物体的()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D.以上说法都对6.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6m/sB.6.25m/sC.6.75m/sD.7.5m/s7.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右图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B.4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0-8s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8.如下图所示,是常见的交通标志牌,其中与声现象有关的是()9.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频率越大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l08m/sC.街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D.超声波、次声波是入耳听不到的声音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1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下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3.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声现象,如:①隔墙有耳、②掩耳盗铃、③低声细语、④悦耳动听、⑤震耳欲聋。这些成语中描述同一声音特征的是()A.①②B.②⑤C.③④D.③⑤14.有关课堂上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老师的讲课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B.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C.听录音时,调节音量按钮实质上是在改变声音的音调D.关闭门窗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A.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B.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C.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15.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音色一定不同B.音调一定不同C.响度一定不同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16.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波具有能量B.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C.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金嗓子”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17.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我们能够分辨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它们的音调不同B.蒙上双眼仅凭声音也能大致确定声源的方位是由于“双耳效应”C.文明城市要求植树种草,树木和花草不但美化了城市而且具有吸收、减弱噪声的作用D.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时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是利用了大地传声比空气快18.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A.塞上瓶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