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孤独,不再孤独——读《当尼采哭泣》有感西固一校 陈作伟听人说,亚隆的书很有口碑。带着疑惑,也为了应付学校的读书节,本人硬着头皮啃了《当尼采哭泣》这本书,全当对尼采的一次偷窥。本书将历史上两位大师,哲学家尼采和19世界末欧洲最负盛名的医生布雷尔虚构成病人和医生,开启了一段谈话治疗的旅程。读着读着,对这本书渐渐有了感觉。尼采,一个天才,一个不存在于当下的天才。但他固执、偏激、无礼、暴躁、无视权威、不接受怜悯、害怕背叛、拒绝亲近、对女人有根深蒂固的厌恶。他内心深深的孤独很少有人真正体会。尼采失恋了,来到心理医生布雷克诊所治疗头痛,作为交换,尼采为布雷克医生进行精神治疗。尼采与布雷克相互治疗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段对尼采“超人”哲学的讨论过程,中间还利用了精神分析学的理论。女人和家庭,作为两个符号,充当了“超人”成长过程中的“绊脚石”角色。布雷克在这次精神治疗过程中,完成了一次“超人”生成的历练,却最终还是脱下“超人”的风衣,返回生活的康庄大道上。作者对尼采“超人”哲学的怀疑表露无疑!似乎用布雷克的经历来驳斥尼采还不够,作者还想让尼采在自己选择的道路摔个大跟头,这样才会有说服力。于是书中出现了尼采哭泣的一幕。让尼采“第一次在别人面前展示了孤独”,他的眼泪会说“我们自由了,在布雷尔医生打开大门之前,你从未让我们出来过。”“超人”会有孤独、怯懦的时候,也会有流眼泪的时候,流过这次眼泪,“超人”只会成长得更加强壮!尼采的力量是无限的,但圣人的孤独也是无限的,只是因为无法被理解,所以生活在孤独里。尼采一直生活在一种被排斥和孤立的环境中,因为他的思想在当时还难以被接受,或者他的意识在那个时候已经超越了大部分人,而事实和时间证明了他的伟大。正如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功成名就之前,他的好多学术研究,是不被人们认可的,他们也在排斥与孤独中忍受煎熬,但真理毕竟有出头之日,时间和事实证明他们是足够伟大的。约瑟夫说“孤独是生活在孤独中的,当你与人分享那便不再是孤独。”尼采也需要爱人、需要朋友,需要有人理解自己、支持自己。尼采有卓越不凡的思想、才华。但是他并不能被人理解。他的课堂上人纷纷散去,别人觉得他就象疯子。尼采是孤独的,因为他璀璨的思想无人能与之分享。同样当我们不被人理解时,我们也会显得孤独与无助,此时的我们该怎样做?我觉得应该分享自己的孤独,让孤独就此蒸发。当尼采的思想无人能理解时,他也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