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本质特点 从广义上说, 所有学习的人都可以称为“学生”。当然, 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学者或生活经验中的学习者;另一类是纳入学校教育系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事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者,二者具有不同的特征。我们这里所论及的“学生”是指在学校教育系统中从事学习的人,尤其指在校的儿童和青少年。 1.学生是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学生是人,就是要使教育过程中的学生表现出人的特性。那么,学生应该具备人的哪些特性呢? 第一,学生是能动的主体。 人的生命与动物的生命不同,动物只有一种本能的生理生命,但人的生理生命只是人生存的生物前提,人的生命更在于他的精神文化追求的应然性。人的能动性、主体性要求教育不能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影响的人,而是把他们当作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学习的主体。教育不是压制他们的主体性,而是为他们主体性的发挥创造条件,从而使他们自觉参与到教育过程中来,促进他们精神的主动发展。 第二,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 任何生活在现实中的人都是完整的人。他不仅具有进行新陈代谢的生理生命,而且具有精神、意识和社会性的价值生命。前者是后者存在的前提和物质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灵魂和提升。生命的完整性要求教育必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内容上包括智力、体力、品德、美感的全面发展,在形式上包括人的知、情、意的发展。教师要认识生命的整体性与发展的全面性,用全面、整体的教育发展学生丰富的潜能。 第三,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 正如世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绝对完全相同的人,即便是孪生兄弟,相同的基因遗传也因后天生活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发展,形成不同的个性。教育面对人,就是要承认和尊重生命的独特性,为生命独特性的实现创造条件。教育就是要在每一个个体独特生命的基础上去促进他们的成长、发展和完善,而不是去遏止、压抑和抹杀这种个性和独特性。“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 2.学生是儿童: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的需要 说“学生是儿童”,就是要把儿童与成人区别开来,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学生作为儿童,有其独特的发展价值和特点。 第一,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 我们总是把教育看作儿童为未来生活的准备,从而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儿童,忽视了儿童自身生活,并不认为它们自身有什么价值,把儿童的成长看作填补未成熟的人和成熟人之间的空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