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二首:《渔家傲》《浣溪沙》西江中学初二语文组 范仲淹( 989 —1052 )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中祥符八年( 1015 )进士,授广德军司理参军。仁宗时,累迁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康定元年( 1040 )以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并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加强对西夏的防御。 庆历三年( 1043 )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上《答手诏条陈十事》、《再进前所陈十事》,要求在原有法度的范围内,作一些改革,因遭到反对,主持“ 庆历新政”,次年出为河东陕西宣抚使,历知邓州、杭州。皇祐四年,徙知颖州,卒于途中,年六十四。谥文正。富弼为撰墓志铭(《范文正公集褒贤集》),欧阳修为撰神道碑(《 欧阳文忠公集 》卷二○ )。《宋史》、《东都事略》有传。有《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别集》四卷,《奏议》二卷,《尺牍》三卷。《彊村丛书》收《范文正公诗馀》一卷,《全宋词》据《中吴纪闻》卷五补辑一首。魏泰《东轩笔录》谓仲淹守边日,作《 渔家傲》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今只存“衡阳雁去”一首。 “ 塞下秋来 ”为首句 ,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修尝称为“穷塞主”之词云云。现仅存一首。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当时延州为西北边地 ,是防止西夏进攻的军事重镇 ,故称“塞下”。 “ 秋来”,点明了季节。“风景异”,概括地写出了延州秋季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作者用一个“异”字概括南北季节变换之不同,这中间含有惊异之意。 “ 衡阳雁去无留意”。雁是候鸟,每逢秋季 ,北方的雁即飞向南方避寒。古代传说,雁南飞,到衡阳即止,衡山的回雁峰即因此而得名,所以王勃说:“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滕王阁序》)。词里的“衡阳雁去”也从这个传说而来。“无留意”是说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奋飞,毫无留恋之意 ,反映了这个地区到了秋天 ,寒风萧瑟,满目荒凉。 “ 四面边声连角起”。起谓“边声”,总指一切带有边地特色的声响。这种声音随着军中的号角声而起,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 “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上句写延州周围环境,它处在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下句牵挽到对西夏的军事斗争。“长烟落日”,颇得王维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神韵,写出了塞外的壮阔风光。而在“长烟落日”之后,紧缀以“孤城闭”三字,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