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 能借助注释,结合有关资料,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3. 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向,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大意,边读边想象古诗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1.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诗人,他就是宋朝著名的诗人——陆游。对于这位诗人,你们有哪些了解?(指答)2. CAI 师小结,引出诗题。(板书课题)二.解题1. 指名读题.2. 师小结,再齐读诗题。三.初读1. 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指读3. 再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感。4. 指读,相机评价。5. 齐读。6. 读诗还应该读出诗的韵味。每一首诗,都是一个故事,都有一段情,都有一幅画。只有进入诗中细细品味,才能读出诗的韵味。四.品读,体会诗的意境1. 请同学们在小组中再读读这首诗,结合书下的注释和课前收集的资料,相互交流从诗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小组合作学生,师巡视,再反馈)2. 体会“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1) 你从诗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指答一、二行诗意,并读相关诗句)(2) 师:诗中说道“三万里河”、“五千仞岳”。这黄河真的有三万里那么长吗?华山真有五千仞那么高吗?诗人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指答)师小结,你们还知道哪些诗句中也运用了这种手法?(指答)(3) 师:这首诗,也正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讲黄河与华山的豪迈气势呈现在了我们眼前。CAI 黄河、华山图片,师描述,再男女生合作读第一句。(4) 其实,在我们的中华大地上还有浩淼的长江……(CAI 图片,师描述)同学们,看到这里你们不想说些什么吗?(指答)(5) 是呀,谁能不感慨这河山的壮美啊!(板书:壮美河山)齐读第一句。3. 体会“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 试想,在这风景如画的家园中生活,该是一件多么幸福和快乐的事呀,但诗句中向我们展示的南宋人民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看看透过诗句,你还能看到什么画面?(2) 指答后两行诗意,并读相关诗句。(3) 师:到底是什么样的苦难生活,让家园被占的遗民们眼泪都要流干了呢?同学们能想象一下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吗?(指答)(4) 你们的想象都是历史的再现,老师这儿也收集了一些资料,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那段惨痛的历史。(CAI 图片和文字资料,师叙述)(5) 看了这些,你们有什么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