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时第 7 课时单元第二单元 课题第三课栏目 第一框 自己的事自己干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情 感 态 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增强学生生活、学习的自立能力。知识目标了解自立的表现和重要性;知道依赖的危害.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活动的能力,初步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教学重点自立能力培养教学难点依赖的危害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这两幅画中的两种植物,它们的生长状态是截然不同的。你能说说,由此我们联想到人在生活中的哪两种生活态度吗? 引出课题:走向自立人生洛克菲勒家族长盛不衰的秘诀是什么?引出课题: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讲授新课】阅读课本 34 页小曦和萌萌的故事,思考并回答:小曦和萌萌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同意谁的做法?为什么?教师总结:自立的生活表现在方方面面,也从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发展。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自立的定义: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 35 页的题目)问:如果你独自在家,你能够自己照顾自己吗?你上学、放学用父母接送吗? 你做作业时是独立完成还是一碰到难题就请教别人或者干脆抄别人的作业? 老师总结:这些问题说起来都是一些日常小事,但它们却是一个人自立能力最基本的体现。如果这些小事都做不好,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更不用说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了。 魏永康的案例(略)说一说自立对自己各方面的成长有什么好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家庭和学校生活只是我们人生的起点。我们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和温室中。总有一天,我们会走出家庭和学校,走进社会,经历风雨。(2)自立作为成长的过程,是我们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也是我们心理和道德品质的锻炼过程。 自立的重要性:对自我: 完善自己,学会自尊,增强自信,提高法律意识。对他人 理解和尊重他人,善于与他人沟通和交往,和谐相处。 对社会。 积极地融入社会,关爱社会,奉献社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教师小结:培养自立能力的条件:独立生活;有责任心;有自主性,有主见。方法: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从小事做起,立足于现在生活;亲自尝试,反复练习;多参加社会实践…… 讨论:父母应当支付子女上大学的费用 : 父母不应当支付子女上大学的费用提示:我国婚姻法第 21 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