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听课反思《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传说。讲的是古时候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事迹。魏老师用生动的话语,创设情景,紧紧围绕“英雄”一词,逐段引导学生读文、品词、感情朗读、体会,每段进行总结称禹为“英雄”的原因,凸显“禹是个伟大的英雄”,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近古代英雄人物,与文本对话,与人物对话,产生共鸣。为了让学生更感受“滔滔的洪水让老百姓无家可归”这一内容,老师让学生通过第一次想象,感受在汹涌的洪水面前,人类的渺小和无奈。在这种情感的渲染之下,说说此时的心情怎样?进而理解“无家可归”甚至失去生命的痛苦。自然而然地引出禹为了治理洪水是“下定了决心”,老师又质疑:禹是怎么做的呢?他首先做了什么呢?轻读找出几件事。在学习禹治理洪水的工作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的理解、朗读,加深理解禹治水的艰辛。创设多种情境,结合小课题研究,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深切体会禹治水的不易。其中“察看”、“劈开”、“疏通”这些词语的讲解非常细致,将词语的深层含义用文本本身进行了解释。比如“察看”一次,让学生解释,不是一般地看,是仔细的看。那么前面再加上一个“仔细”,“仔细察看”就说明大禹是多么认真细致地完成治水准备。读完课文,大禹形象在学生的心中越来越丰满,正是让学生畅说自己情感时机。老师让学生展开第二次想象,如果你是老百姓,想对大禹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