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 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爱,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夸赞。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又可爱的父亲吧! 二、整体感悟: 1、检查预习情况。 2、快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c、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速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回答,学生间互相评论补充。 a.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b.文章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与题目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可以看出“花”是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的。 c.表达了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同时又深深眷念的感情。 三、研读与赏析 1、教师导学: 这篇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一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凋谢了,另一方面则点出了爸爸的离开人世。那么爸爸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呢?同学们可以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2、自主探究; 确定思考题,教师引导学生逐渐将思考题集中到以下几方面,大屏幕出示问题组: a.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情呈怎样引出的? b.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的? c.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四人小组讨论回答,教师补充归纳。 a. 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忆述探病时爸爸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