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鼠找花生》说课 来凤县实验小学: 张立群《小松鼠找花生》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最后一组课文的第一篇课文。课文采用科学童话的形式,本文借小松鼠找花生这件事间接告诉学生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常识,语言活泼浅显,符合儿童特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知道花生结果的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全文安排两课时的教学,我今天执教的是第一课时,主要达成三个目标:识字、朗读课文、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的这一特点。下面我来谈谈为了达成目标,我是怎样教学的: 一、识字识字教学基本上采用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相结合的方法。开始集中认读重点生字和词语,掌握生字的读音;后来在课中随文识字,如“种”“艳”“找”等字的教学,这样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加深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并尝试引导学生运用。如说词组“鲜艳的……”用“自言自语”说话等。两种方式相结合,就能很好地落实识字教学。在指导学生记字形时,鼓励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熟字加偏旁、加一加、形近字对比、联系生活识字、组词、根据意思记等方法,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记字方法中感受到识字的乐趣,让他们获得一种成就感。新课标要求低段的识字教学要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教学中我也在朝这个目标努力。 二、朗读课文 指导朗读把握目标:读正确,读流利,尝试着感情朗读。朗读教学主要是采用了以下方法:1、呈现画面,在直观感悟的基础上读,如指导读第一自然段“花生已经开花了,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这句话时,先呈现花生地里一朵朵美丽的花生花,让学生充分感受、尽情表达后再来读句子,学生的体会就会是真实的,具体的;2、走进课文角色的内心体会着读,如指导“它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这句话时,先引导学生体会小松鼠在1没有找到花生时的心情,有伤心,有着急,有失落,再让学生尝试着读,这样就能让学生走进课文的文本,在读中悟,在悟中读,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3、在音乐声中想象读。三、了解花生在地下结果的特点 有的学生已经知道这个特点,为了加深印象,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利用简易的课件展示了花生的生长过程,学生就一目了然了。另外,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评价学生的朗读,评价学生的说话,在评价中学生就能发现问题,就有了改进的方向,也或许因为一次评价,学生就能享受成功的愉悦。一次评价就是一次引导,一次评价就是一次提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