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把数学概念的教学分为三个阶段:①引入概念,感知概念,形成表象;(概念从哪里来?)②通过抽象和概括,感悟概念,理解概念;(概念是什么?)③通过实例分析,巩固和应用概念。(概念有什么用?)下面结合《百分数的认识》一课,谈谈我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基本模式的一点思考。最大公倍数”是一节概念课,学起来比较枯燥。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最大公因数以后进行教学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虽然属于不同的概念,但它们的学习方法相似。本课设计强调了学习方法的借鉴,让学生借鉴学习最大公因数的方法研究最小公倍数的意义,一开课,我就通过情... “最大公倍数”是一节概念课,学起来比较枯燥。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最大公因数以后进行教学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虽然属于不同的概念,但它们的学习方法相似。本课设计强调了学习方法的借鉴,让学生借鉴学习最大公因数的方法研究最小公倍数的意义,一开课,我就通过情景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在解决蜜蜂回巢的问题中初步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学会求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方法。在找公倍数的过程中,呈现出找法的多样性,引导学生分析出各种方法的优劣,促进了学生思维的个性化发展;然后变换情景中的问题作为进一步学习的材料,引导学生通过多个实例发现其中的规律,加深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的理解;最后,通过寻找最小公倍数的练习探索求特殊关系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与应用。同时,使学生初步感知从特殊到一般的规律,培养同学之间的协作精神。在生物学中有很多相似的概念,记忆起来易于混淆。如果把这些概念进行对比,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联系,记忆起来就变得非常容易,而且不容易忘记。 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相同点:都是可遗传的变异,为选择提供原始材料。 不同点:①从结果看,基因突变产生了新基因,基因重组产生了新配子、新基因型;②从变异频率看,基因突变变异频率低,是变异的根本来源;基因重组变异频率高,是变异的主要来源;③从基因结构看,基因突变改变了基因结构,基因重组没有改变基因结构。 每一个数概念,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师必须把它们放在一个系统中去看待,去组织教学。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把许多本来有着密切联系的概念,孤立、零星的来教,如同一粒粒散落的珠子,分散、孤立地保存在学生的脑海里,没能将珠子串成项链,概念不成系统,便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