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安宁区十里店小学 张霞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24—25 页的例题 1 和例题 2。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 让学生学会用字母来表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让学生学会用字母来表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教学用具:主题图、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下列等式的○里可以填什么运算符号,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37○ 42=42 ○ 37a ○ 500=500 ○ a83○(17○69)=(83○ 17) ○6976○25 ○ 75=76 ○ (25○ 75)想一想,猜一猜,○里还可以填什么运算符号?(乘号)为什么会这样?有什么道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二、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出示主题图:通过看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教学例 1.一共有 25 个小组,每组里 4 人负责挖坑、种树。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1)读题,你找到了什么信息? (2)学生独立列式:4×25=100(人)或 25×4=100(人) (3)请学生分别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4)观察:解决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出示 4×25=25×4观察等式,看看相同点和不同点。你能试着也来举举这样的例子吗? (5)归纳并小结:两个因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就是乘法交换律。 (6)请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表示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2、 及时练习: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或符号。11 ×50=( )× 1130 × 200=200 × ( )60 × a=( ) × ( )3、 教学例题 2。(1)出示例 2.一共有 25 个小组,每组里 4 人负责挖坑、种树,2 人负责抬水、浇树。每组要种 5 棵树,每棵树要浇 2 桶水,一共要浇多少桶水?学生读题,找有用信息。 (2) 根据有用信息,要解决问题,先要知道什么,该怎样求?生独立计算后汇报。 (3) 列出综合算式:(25×5)×2 或 25×(5×2) =125×2 =25×10 =250(桶) =250(桶) 答:一共要浇 250 桶水。观察:这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而结果怎样呢? 出示(25×5)×2=25×(5×2)观察等式,看看相同点和不同点。你能试着也来举举这样的例子吗?归纳并小结: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它们的积不变。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