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摘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宏伟目标,对于我们加快发展、富民强镇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极大地鼓舞了各族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宏伟目标,对于我们加快发展、富民强镇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极大地鼓舞了各族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为今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描绘了一个宏伟蓝图。为此,根据《门源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的总体要求,经广泛调研和征求群众的意见,特制定____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一、自然概状 ____村位于门源县以东 24 公里,东邻仙米乡,南与阴天乡接壤,西邻泉口镇,是____镇政府所在地,境内省道民门公路穿境而过,地理环境比较优越,是门源东部地区的商贸集散地和交通要道。全村总面积 42 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为 2730米,年均气温 1℃,年降水量为 510 毫米,且时空分布不均,气候垂直分布明显,昼夜温差大,冬长寒冷,夏短凉爽,无绝对无霜期,自然灾害较频繁。 全村共有七个生产合作社,四个自然村,326 户农户,文章版权归文秘写作网作者所有。1523 人,劳力 613 人,共有耕地 4604 亩,其中退耕还林还草面积 864 亩,人均耕地 2.58 亩,共有各类牲畜 2390 头(只),其中牛 366 头,羊 190 只,马、驴、骡 131 匹,拥有中小型农机具 198 台(套)。 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一)经济发展现状 ____村主要以经营农业和畜牧业两大传统产业为主,农业主要以种植青稞、小麦、油菜、马铃薯为主、第三产业发展比重较小,2006 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为 1850 元,其中农业占第 1 页 共 3 页28.8% , 畜 牧 业 占 29.04% , 劳 务 收 入 占 32.4% , 其 他 收 入9.76%。 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制约,____村长期以来形成了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发展格局,在经济发展中农民增收主要靠农牧业两大传统产业,一直未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自然灾害频繁,农产量低而不稳,农业效益低下,科技含量不高,因而在增收上难以形成新的突破,群众增收依然十分艰难。近年来,通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农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劳务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依托小城镇建设,第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