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听《量一量 比一比》有感 廖华敬不知道综合实践课应该怎么上,应该怎么开展活动,与我们平常的课有什么区别?今天听了程焱老师这堂课,我终于对这些问题有了一些认识,综合实践课相比平常的课,更注重能力的培养和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是学科课程与知识类综合课程的一种补充形态。本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展开的,所以学生能轻松驾驭并全面参与,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开展测量活动的前提是学生会使用测量工具,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实践活动的时间,程老师把认识几种常用测量工具,了解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放到预习中去完成,预习反馈时发现各小组的组长完成得比较好,但有的组员完成不是很好,因此在预习反馈这一板块程老师增加了一个小环节,让各小组的组长与本组同学交流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都能确实参与到接下来的测测量活动中来。从实际出发自主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或高度这对学生是一个新的挑战,激发了学生应用知识的需求,学生的积极性都比较高,但上实践活动课老师们最担心的就是热热闹一场,但收效甚少。为了让学生能更有效地进行测量活动,在活动之初程老师要求各小组组长先做好细致的分工,比如谁拿尺子,谁读数据,谁记录等等,以保证测量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在选择测量的物体时,程老师有意识地选择了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如肩宽、步长、两臂展开的长、教室长、讲台长等,有了这些长度表象作为参照,就为后面用自己喜欢物体的长度去比较其他物体的长度打好了基础。为了更有效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在学生测量活动之前,程老师要求每位小组成员先对所要测量的物体进行估测,再进行实际测量,并将估测数据和实际测量的数据进行对比,这种对比可以调整学生对物体长度的感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估测也是需要有方法的,但从学生记录的数据来看,部分学生估测时随意性还是比较大。因此在小组汇报测量结果的时候临时穿插了一个小环节:谁的眼力最好?和同学分分享你的估测方法,教师在其间适时地进行点拨,让学生知道估测物体基本方法。在活动中程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碰到问题时引导学生发挥集体力量共同寻找解决方法,提升了小组的凝聚力。在比一比的活动中,程老师先用课件出示一条大鳄鱼的图片,并告诉这条大鳄鱼体长 6 米,然后引导学生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