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谈教师的职业幸福感VIP免费

谈教师的职业幸福感_第1页
1/5
谈教师的职业幸福感_第2页
2/5
谈教师的职业幸福感_第3页
3/5
谈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累而乐之 苦而爱之齐莹莹2010 年 12 月 15 日谈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累而乐之 苦而爱之最近电视上经常在讲,国家经济增长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反而人民的幸福指数却下降了。好象是人民的不满足感高了,才导致幸福指数的下降。尽管这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增长居民的收入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大多数人的感觉是生活负担在不断加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有 7625 人参与的调查显示:一方面,78.8%的人认为和十年前相比收入增加了,而另一方面,85.3%的人感觉自己的生活负担比十年前更重了。 孟子说过“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人生的三大乐事之一,按照这种说法,教师从事的应该是让人快乐的工作。而事实真的如此吗?现在教育受到了社会的空前重视,在每个家庭,孩子的教育被放在压到一切的头等位置,由此也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几近于苛刻的要求。这种要求化成巨大的精神压力、教学压力、职称压力、继续教育压力、竞聘压力等,幻化出繁重琐细而无多少实际意义的工作,你不做也得做,做也做不完,做得你汗流浃背,枯燥乏味,做得你身心憔悴,直到无力教学。教师的工作很多时候就像是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不停地往山上推石头,滚下来推上去。如此循环往复,教师的幸福感一点点被偷了去。正如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一样,越来越多的教师也忧心忡忡。 1、教师职业符号的神圣化、高大全的额外附加 自古以来,教师职业在我国一直受到格外尊重,有“天地君亲师”之说。在当代,教师更是被贴上了诸多令人肃然起敬的“标签”——“蜡烛”“春蚕”“灵魂工程师”。无论是作为一种职业符号还是文化标志,教师都被社会附加了太多额外的荣耀与绚烂。于是,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名义下,教师被要求是不能有个性的、不能犯错误,并且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完人”。这种“高大全”的救世主情结把教师祭上了“神坛”,承载起社会太高的期待、太多的要求。 不仅如此,教师往往扮演的都是悲情诉苦的道德楷模,尤其是带有悲剧色彩的“蜡炬”“春蚕”,都要像类似于宗教祭品那样以牺牲自己为前提来谋他人之幸福,却鲜有教师自身美丽人生的幸福体验,其人性界面上的本真生活遭受前所未有的压抑和排挤。社会大众一味要求教师奉献、付出,却漠视教师的生活情感需求,这种强烈的、单向度的索取必然导致教师职业角色的断裂与失衡,以及教师自我认知的偏差,其劳动付出与实际地位、物质报酬间的矛盾在所难...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谈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