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纠正学生的错别字现象 李云洁新课程实施后,学生的识字量大大增加,这就意味着识字总量越大,字形、字音混淆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汉字结构复杂,有些字的结构相同或部分形状相似,差别细微。学生在运用汉字的过程中,在很多同音字面前,不知道用哪个,造成同音字互相替代;或者是形近字混淆而用别字,于是出现了许多错别字。该如何有效地防止学生写错别字,提高写字质量,也就成了教师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对此,我采用了以下策略: 一、趣味课堂,巧记生字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舞台,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精心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字方法,那么学生一定会兴趣盎然,从而产生深刻的印象。 1.故事讲述法 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若能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他们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生字,更能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 2.直观演示法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具体形象识记占优势,他们的识记往往要以直接的感性材料做支柱,最容易记住那些具体、直观的识记材料。在教学中,教师可充分采用直观性较强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如在教“炉”时,可出示炉火的图片,“竿”就出示竹竿的图片,“凤凰”就出示凤凰的图片,“弯”就出示弯弯的小路等。教师趁机引导学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平时多观察,在生活中识字。 3.奇特联想法 低年级学生识记字形往往只注意大体轮廓,而对细节隐蔽的部分则往往注意不够,由此产生的错字很多,这就要求学生在识记汉字时针对字形易错的部位予以联想,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教“旗”字,有的学生往往把右边部分的撇、横忘记,直接写成“其”。于是,我让学生看着国旗图,想象记忆。有的学生说旗杆上尖尖的头,好像是撇、横,这样的识记非常形象,有很多学生写对了。 二、查找原因,跟踪纠正 1.记录错字 针对学生的作业,我在本子上及时记录学生的错别字。我还要求学生每人要有一本记录错别字的本子,平时及时记录自己的错字。 2.分析原因 从记录中可看出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有: (1)先入为主造成的笔误。比如说“劳”“浪”,写成“力”“朗”,这种凭主观印象造成的错误已是司空见惯了。 (2)上课不认真听,不仔细观察而写错别字。比如把“己”写成“已”字,把“贝”写成“见”,把“皮”的横钩写成横,把“方”的点写成撇等。这些画蛇添足、缺胳膊少腿的字在学生的作业里比比皆是。 (3)对生字的认识、理解程度过浅,常常导致形近字、同音字混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