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中国区域地理之南方地区第一课时一、考纲的要求与解读: (一)、运用各类图表,分析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等主要的自然环境特征。 (二)、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南方地区与其他区域的联系、差异及影响因素。 (四)、南方地区内主要自然灾害、环境问题及综合治理措施。 二、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属于初中地理中的区域地理部分,是继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总论之后的中国分区地理部分,也是 中国地理四大分区中关注度较高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部分。三、学情分析 (一)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上看,已学过中国地理总论和世界地理有一定的知识积淀和分析区域的方法。 (二)从学生的思维能力上看,高三学生虽已具有一定的问题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推理能力,但 不能从整体上认识区域,综合性还有待提高。所以教师必须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做适当的扩展和延伸。在教学时既要充分考虑给学生留有思维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而且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为高考负责。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各类图表,分析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等主要的自然环境特征。 2、会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对比分析南方地区与其他区域的联系、差异及影响因素。 4、列举南方地区内主要自然灾害、环境问题及综合治理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老师对南方地区的分析掌握如何分析一个区域的方法,并能分析我国其他地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引导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课本知识应为生产生活服务的观念。 五、重点和难点的确定 (一)教学重点: 1、分析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等主要的自然环境特征。2、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二)教学难点:1、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等主要的自然环境特征产生的原因。2、南方地区与其他区域的联系、差异及影响因素。六、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课件摸拟演示,提出探究问题,使学生把具体感受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发展能力,增强兴趣。共 5 页 第 2 页2、比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比较法揭示概念之间异同点,寻找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如:南北方的差别等。3、合作探究教学法: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为学生创造 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培养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二)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