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教学设计武汉市光谷豹澥一小 丁 冬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窃窃私语”“景色奇异”造句。 3. 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能分别找出两段的中心句,并能学会围绕中心句写作的方法。 4.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世界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学习了解海底世界。并能向课外延伸,激发学生探知的欲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准备:相关海洋的资料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师:‘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同去海底深处探秘,走进——海底世界。2、相机板书课题,(师板书,生书空)指导“底”字书写,齐读课题。二. 初读课文。1.提出自学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不懂的地方加上小问号。(2)读完课文后,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 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2.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 A.学生自由读。 B.汇报读。纠正读的过程中出现的不正确的读音。 C.“开火车”读。三. 整体感知课文。1. 设疑:师:通过刚才的朗读,“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一说?2. 自由读课文。3. 请学生回答: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相机板书。(引导学生用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回答)4.第一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作者采用设问的修辞方法引出了下文,并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5. 那景色奇异在什么地方?物产又有怎样的丰富呢?我们接着往下看。四、学习第二段1、出示第二段,同桌互读,讨论:海底世界有哪些特点?宁静、黑暗。(相机板书)2、海底为什么是宁静的?(因为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深)出示图片对比。3、海底为什么是黑暗的?黑暗中的光点是什么?像什么?(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闪烁”) 出示图片对比,体会奇妙。4、小结:海面上波涛澎湃,海底依然宁静;海底是黑暗的,但有许多光点闪烁海底的景色真是奇异!5、指名有感情地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海底景色的奇异。五、学习第五段1、引用第三段问句,学习设问句(即自问自答的句子)海底是否一点儿声音没有呢?不是的。2、指名读“窃窃私语”,说出它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试着模拟窃窃私语地模仿鱼儿的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