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具体内容的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编写意图(1)主题图呈现了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图中可以找到很多角。如球门上的角、三角板上的角、剪刀上的角、钟面上指针形成的角等。由此引出角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对生活进行观察的能力。(2)由于主题图存在透视问题,为了不干扰学生的认知,教材没有在其中用红线标示出角,只在后面例题的情境图中进行了标示。主题图中的角,涵盖了锐角、钝角和直角,其中以直角最多,其原因有二:一是它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学生最容易感知;二是它是认识锐角、钝角的基础。另外,图中的角有的是固定的、静态的,如球门上的角等;有的是动态形成的。如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剪刀上的角等。从而丰富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并初步渗透角的大小的知识。教学建议在观察主题图、找生活中的角时,注意用角的标示图引领学生正确认识角。生活中,人们一般把物体上“尖尖的部分”称作角,如牛角、羊角等,这与数学上的角的意义并不相同。教学时,应将这种角与数学意义上的角加以区分。如,要提供恰当的、精心选择内容的主题图;也可以用色线标示出学生从主题图中找出的角,并呈现出整体,以利于学生感知。另外,找角活动结束后,应让学生对比观察找出来的这些角,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意义上的角的感知。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用课件隐去实物,只留下一些角的图形,从而引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1 / 8编写意图(1)例 1 呈现了主题图中的 3 种实物图,并用色线标出了实物中的角,进而展现了从 3 种实物图中抽象出的角(锐角、钝角、直角),让学生感受从熟悉的生活实例中抽象出角的过程。(2)抽象出的 3 个角,类别、开口方向、所画的角两边的长短都有不同,这些不同更能突出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角。(3)做活动角、折角的活动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同时渗透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叠合法,并体会到角的大小与所折的角的边的长短无关,角的两边张开得越大角越大。(4)例 2 以两幅动态的图展示了画角的步骤与方法,同时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5)“做一做”第 1 题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第 2 题巩固角的画法。教学建议(1)在活动中突出角的构成特点。教材通过指角、找角、做活动角、折角、画角等操作活动让学生认识角,尽管这些活动方式各异,要求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明确角的构成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