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 间:2012 年 8 月 27 日班 级:八年级(1)班执教人:大坝中学 陈旭教 材:沪科版教材物理课 时:1 课时一、教材分析: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途径,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理现象。本节课是通过生活中的一些事例结合探究实验让学生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然后通过事例使学生认识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而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并且指出在这三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关系。其中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本节的重点,是解释声现象的基础。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4、知道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原理。(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三、重点与难点: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四、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之中,每天听老师讲课获取各种知识,听电台广播新闻了解天下大事,听音乐陶冶情操。那么,这些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又是如何传到我们耳朵里的? (二)、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由“摸喉头谈感受”、“教师演示音叉弹小球”实验,启发学生猜想: 声音的产生可能与物体振动有关? 2、演示实验:纸屑在发声的鼓面上跳动;发声的音叉放进装满水的水槽中,水花四溅。 让学生用手轻摸鼓面和音叉,谈感受;再用手狠压鼓面和握住音叉,看又有什么现象发生? 启发学生由以上演示实验的实验现象和感受,归纳声音产生原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板书: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声音产生的原因是:物体的振动。 3、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举例:如二胡、小提琴、大提琴等弦乐器与靠弓和弦的相互摩擦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的;笛子是由管内的空气振动发出声音的。各种乐器在演奏时都是通过相应部位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