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材料的多角度运用【教学目标】 1、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多角度运用材料的能力,并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在作文训练中认识到写作与课本、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对写好作文的信心。【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多角度运用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前段时间,我们进行了为期三周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想问问大家,审好题之后,接下来的构思中最令你头疼的是什么?(没话说,没材料)。是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再精准的审题只能举步维艰,没有材料,再华丽的语言也无用武之地。但是,现在大家中考在即,没有时间去搜集积累材料,所以,老师也在尽量利用报纸、网络帮大家搜集一些生活中的新闻事件焦点人物。现在大家手上的学案中就是上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一则新闻,以及同学们进行的不同的新闻评论。(指名学生播新闻)对这则新闻,大部分同学都在赞美张紫胭同学拾金不昧的精神,但也有些同学另辟蹊径,快速浏览,然后划出评论中表明观点的句子。我们发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的一则新闻,从不同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可以提炼出不同的观点。那么,如何多角度去分析材料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幻灯)二、学会多角度分析运用材料1. 出示学生周记,分析运用材料的角度在小组内讨论,看看学案中的评论是从哪个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不同观点的。2. 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总结多角度分析材料的方法。(幻灯)讨论后明确:一人多面,面面看。一事多人,人人看。一正一反,辩证看。3. “一材多用”的注意问题:(其实很多同学已经知道可以“一材多用”,比如写持之以恒终有成效时,很多同学举爱迪生的事例,写“梦想”时也举爱迪生的事例,但是往往在举例时出现一些问题,导致举例显得牵强附会,其实以上习作中也有这样的问题。现在请大家比较一下李雯和罗馨怡两个同学的叙例,看看她们在处理材料方面有什么不同,哪一个能更好地证明观点。再比较熊馨怡和桂婷的,说说你们的发现。)明确:(1)有目的地,重点地突出已知材料中的某个方面。 (幻灯)(再看看郑虎同学评论,老师进行了一些修改,比较一下异同。)明确:(2)对事例中隐含信息,进行深挖掘,巧挖掘(幻灯)4、小结:回顾方法(幻灯)三、练习1、示例:“李白成为一代诗仙”的“一材多用”。2、多角度运用李白材料或课文中的素材。(其实,除了从课外搜集资料外,我们的课本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只要我们换一个角度,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