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 海 潮柳永 词的有关知识: 1 、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 2 、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小令( 58 字以内)、中调( 59—90 字)长调( 91 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3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个性化特点: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被誉为“才子词人” “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肯以低身俯就这些女子,肯看她们心上的伤痕。” 柳词从题材方面看,大体可分三类: 写都市生活和风光; 写男女间的恋情; 写羁旅行役之苦。 柳永大约在公元1017 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 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著名的《鹤冲天》:“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 ” 又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 1034 年) 54 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 写作背景 《望海潮》是柳永为了与早年的好《望海潮》是柳永为了与早年的好友友孙何孙何相见而作。当时旧友孙何正任两相见而作。当时旧友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驻守杭州。因身份悬殊,门浙转运使,驻守杭州。因身份悬殊,门禁森严,两人无由相见。柳永就禁森严,两人无由相见。柳永就写下了《望海潮》这《望海潮》这首词,先在歌伎中传唱,先在歌伎中传唱,结果很快就让孙何听到了。问及词作者结果很快就让孙何听到了。问及词作者原来是故人,孙何便请柳永前去赴宴。原来是故人,孙何便请柳永前去赴宴。 据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