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十二五”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科研课题《小学书香校园工程实施研究》开 题 报 告 中江县大西街小学课题组阅读,是与我们相伴一生的精神家园;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们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朱永新教授也反复强调,书籍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会改变人生。它虽然改变不了人生的长度,但是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可以使人变得视野广阔、胸怀博大,让人活得高贵、优雅。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读书、热爱读书的民族,将来的中国要发展,更需要依靠振奋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呼唤我们捧起书本,不断阅读,不断充实我们的精神。调查显示,学生的课外阅读大都处于“自流”状态,“难读”、“厌读”的现象较为普遍。教师陈旧的教育教学理念、“满堂灌”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外作业的“题海战役”挤去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使学生饱尝语文学习的乏味与无趣。虽然老师有时也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但对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指导,为应付方方面面的考试,强迫学生死记硬背,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直接扼杀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况且不少学生家长也认为“读书不如做题”,家庭藏书少,缺乏良好的读书氛围,学生对有限的图书也仅仅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而是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营造书香校园,构建学习型学校是为我们孩子和老师构建一个最理想的文化生态。“小学书香校园工程实施研究”是基于我校实际而确立的课题。早在 2009 年,我校就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契机启动了首届读书节活动,并以此为切入口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此次“小学书香校园工程实施研究”课题的确立,将为我校营造厚实文化底蕴的书香校园提供更系统的理论指导。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天空里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轰轰烈烈的校园“书香工程”,为提升学生的素养插上了翅膀,也让我校学生人均拥有了 30 本图书。灾后重建以来,市、县教育局提出了建设“书香校园”的要求,和全市各类学校一样,我们学校也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书香校园工程”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乐读书、会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以此促进“书香校园”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学校定时开放阅览室,为方便学生借阅,首先建造了图书走廊。把课外书按照低、中、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