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能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2.有感情地讲述这个成语故事。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成语故事-——《卧薪尝胆》。(读题) 2.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情况下呢?学习第一段。 快速自读第一段,完成填空: _________想征服_________,___________就强大起来,成为霸主。 3.齐读。二、精读感悟。 过渡:出示投影片,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图上画的是——(勾践)他正在干什么?(饭前坐在柴草上尝苦胆),那么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卧薪尝胆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看! 1 .学习第四自然段 (1 ).指名读 (2 ).出示: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3 ).齐读,思考:哪句是写卧薪?哪句是写尝胆? “卧薪”是什么意思?“薪”是指什么? “尝胆”懂吗?尝苦胆该是怎样的滋味呢?(象尝苦药一样) 板书:卧薪尝胆 (4 ).勾践贵为越国一国之君,他为什么放着华丽舒适的皇宫不睡,放着丰盛可口的美味不吃,而去睡柴草,尝苦胆,折磨自己呢? 出示: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板书:报仇雪恨 (5)轻声读这一自然段,思考: 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说的?(第一句) 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交流归纳:这一自然段以第一句为中心句,围绕这一句分别从勾践白天亲自耕种,晚上睡在柴草上,饭前先尝苦胆这三个方面来写他如何激励自己的。这样的段落结构属于总分结构。(板书:总——分) (6)这一段用了几个“不忘”?分别是——?(指名读) 两个不忘前分别加了词语“时刻”、“提醒”,如果不加有什么不同吗? (朗读对比体会:仇恨和耻辱的刻骨铭心,强调勾践不会忘记。) (7)勾践时刻不忘记报仇雪恨,你能读出来吗?试试看? 2.学习 2、3 自然段。 激发思考:越王勾践念念不忘的仇恨和耻辱是什么呢? 学习第 2 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 2 自然段。读了课文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那你知道勾践为什么要向吴王求和,表示愿意给吴王当奴仆? (因为会稽一战,越国站败,所以越王才会无可奈何地去吴国当奴仆。) (3)你能把“万般无奈”的感觉读出来吗?(指名读,评议) (4)那吴国有什么反应呢?想象当时吴王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