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 初二语文(下)学案 编号: 使用时间: 编制人: 审核: 领导签字: 使用教师 《清塘荷韵》导学案 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扎实记忆基础知识(脍炙人口、旖旎、单薄、蔓延、接踵而至、睥睨、徘徊、吮吸、擎天、旮旮旯旯等词语的音形义);理清文章的线索,体会文中作者感情的起伏变化。 2.品味荷之韵:张扬生命的强者,彻悟生命的智者。 3.体会莲荷顽强的生命力,结合自我人生体验,获得人生的感悟,增强生活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人生和生命。教学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扎实记忆基础知识(脍炙人口、旖旎、单薄、蔓延、接踵而至、睥睨、徘徊、吮吸、擎天、旮旮旯旯等词语的音形义);理清文章的线索,体会文中作者感情的起伏变化。 2.品味荷之韵:张扬生命的强者,彻悟生命的智者。教学难点学习借物抒怀的写法。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学法指导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二、检查自主学习。三、小组合作 完 成 合作探究案。四、当堂检测一。【知识链接】1. 作者简介:季羡林: 1911 年生 ,山东临清县人 。毕业于清华大学。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他精通数国文字,出访过几十个国家,且掌握几种古老的文字,对印度文化与佛学有深入研究,可谓是学贯中西古今。作品有《季羡林文集》,共 24卷,《牛棚杂忆》。2.散文阅读方法指导。(1)理清散文的线索:散文具有“形散”的特点,其实 “散”的外在形式里蕴含着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和明析的脉络。我们首先要认真阅读全文,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注意抓住两条线:一是明线叙述线索可按场景的转换、观察点的转移、事情的发展等展开;二是作者的感情线索,这是暗线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或多或少的感情在里面,作者对人态度的变化、对景的喜好程度、对事情的判断,我们要抓住。在此基础上整体感知,有助于我们把握住文章的精髓所在。 (2)品味散文的语言。散文的语言有一种特殊的美,它像诗词而凝炼、优美、形象、含蓄;它又像口语而浓淡皆有,自然流畅。我们品析时,首先要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把品析的语言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其次注意把握好角度,一般从准确性、严密性、句式、修辞、意蕴等角度分析。 (3)抓散文的重点句:一般要注意散文的三种句,一是起始句,它往往出现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紧扣主题,蕴含着作者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