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原始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1. 理解作者在写花中所抒发的积极的人生情怀、寄予的深刻的人生哲理。2. 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3. 品味文章含蓄凝练的语言。二、教学设想:突出课文描写上“细”“美”的特点,课文中的工笔画可作为解决初中生阅读和写作粗疏问题的范例,启发学生领会课文中通过精细的描写、含蓄的抒情、新颖的想象而感悟的人生哲理。对文中表现出的形象美、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作适当点拨、引导,使不注意体会文章内容的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教师联系课文背景讲读文章前几段,帮助学生了解描写的对象、顺序、方法和语言,进而指导学生独立分析,锻炼分析能力。三、课时安排:1 课时四、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联系旧课,导入新课,激发爱美的热情。 面对藤萝,我们并不陌生,在季羡林的笔下,它开得绚丽而圣洁。然而它在最美的时刻被无情株伐了的命运,也就给了我们最深的对于死亡的恐惧。今天,当我们再次面对瀑布般的藤萝,它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二)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将字音、形、义上的问题交给字典。(继续培养学生的查找工具书的习惯) 2.划出文章中你认为最精彩的或感受最深的语句,并简述理由。 3.提出在阅读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自主、合作的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整体阅读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自然的提出本文的行文思路是什么?教师点拨:行文思路是:欣赏藤萝 - 回忆藤萝 -感悟人生(三)讲读课文:以课文的第 1、2 两个部分为例,讲读课文。1.文章的第一句“我不由地停住了脚步”,从侧面烘托出紫藤萝花引人止步,眩人眼目的美丽,也引出下文,照应结尾。 2.从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开始,作者开始正面描写藤萝花了,描绘得是那么形象、优美,请同学们朗读 2、3、4、5、6 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1)按顺序说说描写的对象。(2)说说描写的角度和方法。同学交流后,教师点拨:(1)这 6 个自然段的文字依次描写了花瀑、花穗、花朵。(2)描写的角度:从描写的形象看,作者先从所见的整体着笔,将花瀑拟人化,使静态变为动态,赞美花繁花盛,如盛装少女欢歌笑语,生趣盎然。再按视线所及,从局部着笔,细写每一朵花,像“帆”如“舱”,“船舱鼓鼓的”“像忍俊不禁的笑容”。进而提出花中“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的问题,这便写出花不仅生机勃勃,而且还具有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