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品味欣赏精彩的语句和段落描写,感受作者倾诉式语言中所蕴含的情感。2、学习本文所采用的呼告、排比等表现手法。3、培养并提升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品味欣赏精彩的语句和段落描写,领悟作者的情感。【教学方法】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以题目中的关键词“誓言”为切入点进入全文的学习。应用朗读、点拨、研讨等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提供的教学资源优势来突破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运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图片展示)大家看,这就是美丽丰饶的关东原野:这里有参天耸立的白桦林、悠然自在的鹿群、火红的高粱、黑亮的煤块------可是,“九•一八” 事变后,这一切美景已不复存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无情地践踏了这片土地,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四处流浪。他们不知何时才能回到自己可爱的故乡,才能与家人欢聚一堂。事隔十年,东北作家端木蕻良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怀着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和对日本侵略者的刻骨仇恨,面对故乡的土地发出了壮怀激越的铮铮誓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篇《土地的誓言》。二、预习交流:1、写作背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后,短短几个月,我国东北全境便已沦陷。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家园。1941 年 9 月 18 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了,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流离失所的东北作家端木蕻良,用饱含深沉的爱国热情写下了这篇感人肺腑的散文。2、作者介绍:3、听写生字。三、初读感知1、出示并解读本课学习目标:1、通过品味欣赏精彩的语句和段落描写,感受作者倾诉式语言中所蕴含的情感。2、学习本文所采用的呼告、排比等表现手法。12、解题: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学生交流:这一标题是比较独特的,其要点在于"誓言"。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这一标题应该理解“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四、研读探究:大问题情境:作者面对什么样的土地发出了怎样的誓言?(一)认识土地的美丽、丰饶1、品读第 1 段“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勾画相关句子,自主思考:作者在这一段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色、物产?关东原野是一片怎样的土地?然后用“这是一片_________的土地,因为这里有________,让人感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