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标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教学湖北省巡检镇中学 邢家虎内容摘要:数学活动课教学所关心的不仅仅是活动的结果,而是活动的过程,有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萌发和培养。本文从在初中数学中开展数学活动课的必要性、活动课的教学目标、活动课的操作策略、活动课的价值体现、数学活动课要注意的问题五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数学活动;问题解决;动手操作;实践探索 一、开展数学活动课的必要性 1.实践中,学生喜欢数学的百分比与其它学科相比是比较低的,多数学生厌恶或惧怕数学,普遍觉得数学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乐趣,缺乏探求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事实上,在升学考试中,数学成了筛选学生的“筛子”。要解决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过就忘”的症结,在新授课、练习课之外开设数学活动课是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法。数学活动课是以应用数学知识为目的,进行一些简单的劳动手工制作,或安排一些探索性活动的课,从而以更活泼的形式来学习一些数学知识,化枯燥为饶有趣味。 2.《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活动课教学所关心的不是活动的结果,而是活动的过程。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独立思考解决的方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并学会表述,交流自己的观点,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情感、观念及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二、开展数学活动课的基本目标 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基础、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数学活动课,突出表现为数学教学在活动中进行,即“数学+活动”。活动是载体,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必须贯穿始终。活动中既包括操作性活动(动手),也包括观念性活动(动脑),学生通过“做一做、议一议、读一读”等形式,在“做中学”、“学中做”,导、学、做三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