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在莫斯科大学的演讲 新华网莫斯科4月29日电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28日在莫斯科大学发表题为《顺应世界发展大势深化中俄战略合作》的演讲,全文如下: 顺应世界发展大势深化中俄战略合作——在莫斯科大学的演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2012年4月28日,莫斯科) 尊敬的萨多夫尼奇校长, 尊敬的梅利尼科夫第一副主席, 老师们、 同学们: 很高兴又一次来到莫斯科大学,在这庄严肃穆的礼堂与老师、同学们见面。20多年前我曾访问过莫斯科大学,此时此刻有故地重来之感。那次访问中,我和贵校的负责人、师生专门讨论了中俄互派留学生的问题。20多年过去了,事遂人愿,莫斯科大学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留学生,目前就有1500名中国留学生在这里学习。在此,我谨向莫大的老师、同学们表示衷心感谢,感谢你们对中国学子给予的帮助。 大学是人才的熔炉、思想的宝库、科学的殿堂。莫斯科大学“祖国、科学、荣誉”的校训,给人深刻印象和丰富遐想。站在这里,我也不禁想起莫大创始人、俄罗斯科学之父罗蒙诺索夫。他发明了彩色玻璃烧制技术,并作诗赞美中国精美的瓷器及其烧制工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科学与文学、俄罗斯艺术与中国工艺、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的内在联系。长期以来,莫斯科大学以厚重精深的底蕴,孕育了许多栋梁巨匠,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也为中俄关系发展作出了重要而特殊的贡献。前天我到莫斯科,参加的第一场活动就是会见中俄友好代表人士,其中就有两位莫斯科大学的教授。当时我说,你们身后有成千上万、成万上亿中俄友好参与、支持、推动者汇成的大军。今天,我在这里看到如此之多热衷于中俄友好的人士,更加感受到中俄友好的根基在人民之中、在青年学生之中。老师们、同学们。 第 1 页 共 5 页 中国和俄罗斯都是文明古国和世界大国,两国人民、两国青年对人类的前途和命运都肩负责任,需要我们用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深入认识国际关系中的中俄关系。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之中,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潮流,同时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消除,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这其中,有两个趋势日益明显。 一是,全球化与多极化并行发展。当前,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深入推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信息网络无处不在,人类从来未像今天这样联系紧密,世界更加扁平化,成为相互依存的“地球村”。同时,世界多极化越来越清晰,各种力量加快分化组合又相互平衡,发达国家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