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语文教学的自主、合作、探究 富饶小学——马淑贤《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理念也倡导广大教师转变观念,放开手脚,大胆实践。然而在语文课程实践中“穿新鞋走老路”的观念,屡见不鲜,也有课堂教学过程混乱,气氛过于活跃,甚至出现失控的局面。基于以上原因及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就如何搞好语文教学的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就有独立思考,善于应变,勇于创新的现代语文素养作初步探讨。一、以转变观念为前提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为了走进新课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必须要更新观念,树立创新教育观。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手段,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教学方法单一沉闷,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欲望,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没有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拥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才是最就有发展力民族,我们的教育必须努力把“创新”两个字注入到青少年的精神内核。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每位教师应保护学生的新思想、新思路,甚至是,可笑幼稚的东西,应重视思维过程,没有多样性的启迪过程不能有创新思维。教师可采取多种措施进行诱导激发、设计导言、悬念问题创设学习情境,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给与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通过发散思维、类比思维等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举一反三,由此及彼,促进学生发掘潜力。我们只有树立创新教育观,并用于指导实践,才能改变课堂教育中的接受式、灌输式的教学法,才能让学生真正拥有自主权。二、正确理解及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关键我们广大教师在转变观念的前提下,还要正确理解及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内涵,防止认识上的偏颇。1、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个发表意见和独特感悟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情感的投入,并从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提倡自主学习,是把学生真正看做是学习的主人,作为教师既不能低估学生的能力而继续独霸课堂,也不能因为自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