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并背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要求、实质。2)理解并背会“换位思考”的含义、要求、实质。3)学会梳理本课知识框架。4)通过习题训练考察自己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2、情感目标通过活动,学会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学会对周围的人持欣赏的态度,逐步实现对他人的理解和关爱。【教学重难点】1、重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及“换位思考”的含义、要求、实质。2、难点:通过情景体验,在生活中学会换位思考。【教学过程】1、导课:导语:请同学们先来看一幅图,满脸皱纹的老妇人;同样一幅图,我们来旋转一下,有什么变化?变成了一位妙龄少女。再来看第二幅图:你看到了什么?(关注白色关注黑色)这两幅图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同样一幅图,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画面。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是这样。同样一件事,如果仅仅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是一种感受;如果能换一个角度,多从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可能又是另外一种感受了,更有利于我们融洽、友善地与他人相处。这也正是换位思考的妙处所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的第二个内容: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2、授课:我们把本课的学习分为两大板块:知识梳理与巩固和活动体验与展示,首先来看第一版块知识梳理与巩固。在这一板块中,给大家提出的要求是静心、高效、专注;学习目标是。。。(学生齐读)自主学习首先请大家迅速阅读课本,根据提示完成表格时间 3 分钟。一会儿将通过四个环节来检验同学们的自学成果。看谁找得准看谁背得好环节抢答要求:只有两次机会;一次回答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含义、要求、实质;一次回答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含义要求实质。与圣贤对话刚才我们自学并背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相关知识。这句话出自谁之口呢?(孔子)关于孔子你了解多少?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有两句话收录在本课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喜欢的)的事不强加在别人身上,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这是人与人交往时应该达到的基本标准,另一句话: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谋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的生存和发展。这应该是我们所追寻的人与人交往的更高境界吧!活在2000 多年前的孔子说的话至今还能警醒、指导我们,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古代圣贤的深邃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修养。这可能也是一个活在 2000 年前的人至今还能在世界上为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