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工 作 论 文在课堂教学中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红山区第一小学张文超在课堂教学中提高识字教学效率语文课标在识字方面明确要求是“多识少写 识用结合”。据此,我们第一册语文教材要求会认 400 个生字、会写 100 个,在不到 3 个月的时间里认下这么多字,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一些方法:一、利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因素首先, 我想到了利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因素,学生自动在母语的学习环境中长大,对于汉字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利用好这一优势,识字效果则会事半功倍。例如学习“雨”这个字时,我让孩子们找一找小伙伴中名字带雨字的,他们找到了邢雨、杨雨澎、姚佳雨……于是这个字就在学生中扎下了根,下一次发作业本,他们不但认识了字,还会会心地笑起来:“看,这是邢雨的‘雨’字,我们学过!”这样利用孩子们身边的熟人、熟物引导识字,不仅有利于学生接受这个字,而且在生活中能不断得到巩固。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弊端,那就是只有少数字可以用得上具体事物地联系,而且用时不利于大面积识字,还可能出现同音字的混淆现象,所以只能有针对地选择使用。二、教给识字步骤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没有在一课时大量识字的经验,能力也有所欠缺,老师教给的“偏旁加部首”、“形状加声音”等识字的方法,往往没有多好的效果,究其原因是我们老师太一厢情愿地认为学生应该会哪些,能做到哪些,以一个成人的眼光和水平去设计六、七岁孩子所达到的学习目标,对他们也确实难了一些,因此,我在教学中没有过多强调识字方法,而是注意教给孩子们识字的步骤,按步骤一层一层地实现识字的目标,在操作这些步骤中,让学生识字有了办法,逐步培养了他们的能力。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1、读文找字,在读课文时,就把生字圈起来,多认几遍,形成印象;2、以词带字,板书带有生字的词语,注上拼音,用多种方法去读,因为在具体的语境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个生字;3、去掉词语的熟字,只剩生字,多读多练,加强记忆;4、读生字卡片,并试组词,使生字得到巩固;5、想想记字的办法,与同学交流。经过这几个步骤,一般的孩子都能将生字认个差不多。但这种方法也存在着问题,就是反复的强化记忆使学生在短期内接受很快,但也很容易遗忘和混淆,特别是离开了具体的语境,这个字出现往往就不认识了,因此需要不断地巩固、复习,才能达到真正的效果。三、加强实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