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简便计算“不简便”想到的一天,我授课的内容是《加、减法混合算式中的简便算法》,其中出现了这样两组题:(1)508-35+92 (2)326+48-26 508+92-35 326-26+48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等几个步骤,得出了计算当中一个很常见的一个规律,即(在加、减混合运算里,把数和符号同时调换位置,计算结果不变)接着我又补充了练习册上的一道题让学生做.计算:836-136+64可以按运算顺序依次计算: 836-136+64 =700+64 =764也可以这样算: 836-136+64 =836+64-136 =900-136 =764很显然,练习册这时安排的意图是说:让学生不按照正常的运算顺序计算,而是用今天刚刚学的规律去计算.为了更清晰地分析计算过程,我请了两名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完成.在检察交流解题方法后,我问:“你认为那一种简便?”学生当即回答:“第二种还没有第一种计算方法简便.”“为什么呢?”说实话,我也感觉到了.“因为 836-136 刚好是 700,再加上 64 就得 764.而第二种方法虽然用了今天刚刚学的规律,但计算过程中既有进位,又有退位,反而容易错.”说完后获得了大家一致赞同,我随即表扬了他善于发现问题.第二种简便方法并不比第一种简单,它必须理解算理,对于个别学生还有一定难度,容易导致错误发生,还不如按运算顺序去做来得容易.我认为:不如把减数换成不是那么容易减的,如:836-163+64 等.这样学生就会认为第二种方法简便了.因此,我认为简便计算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简便计算是运用运算方法和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达到节省时间和提高正确率,所以教师应加强简便计算教学.如:46×99=46×(100-1)=4600-46=4554,28×25=7×(4×25)=7×100=700,560÷28=560÷(7×4)=560÷7÷4=20 等.2、是不是能用简便计算的题一定都要学生用简便方法来计算呢?在计算机广泛应用的今天,较为复杂的计算可以通过计算器在短时间内完成.像上述的 46×99,28×25 在日常生活中一般用计算器来计算,会用简便方法计算的一般也不大想起来去用它;像 560÷28 用竖式计算,比用简便算法难不了多少.3、有时过分地强调用简便方法计算,学生会把本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的,强求用简便方法.如:648-123+77=648-(123+77)=648-200=448,出现错误;或者把简便算法用错,如:84×25=(80+4)×25=80×25×4×25=200000 等.其实,这些学生如按运算顺序做,反而能做对.4、是不是一定要求学生用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