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涡阳县新兴镇中心小学 王崇近几年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了我很多启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再是灌输者的身份,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也不再单方面的接受知识,而是转化成课堂的主体,变“被动”为“主动”,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我们教师教学的最终目标。阅读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对实现这一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我认为应抓住以下四个环节:一、抓好讲读课的教学讲读课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训练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它是由“教”向着“不教”转化的起点,是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的第一步。为了使学生走好这关键的第一步,教师在教学过程要做到以下几点:1.在小学低年级学生掌握了汉语拼音、认识了部分汉字、学会了查阅字典等工具书的简单方法之后,就应着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在设计教案时不仅要注意到向学生传授学科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以已有知识为桥梁,以工具书为后盾,以思维为动力,针对老师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得出正确答案,明辨是非。这样既使学生巩固了已学知识,掌握了新学知识,又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2.要凭借讲读课文比重大的优势,充分发挥讲读课文的典型示范作用,举一反三地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使学生通过对一篇篇课文的学习,慢慢摸索出阅读的一般规律,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因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知识一样,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同样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应该由浅入深,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始时,可先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随着学生能力的形成,再逐渐提出较高的要求。力戒一开始就脱离学生实际,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提出过高的要求,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4.随着学生自学能力的逐步提高,待学生基本掌握了阅读的一般规律后,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渗透各种体例课文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体会到阅读既有规律可循,也非一成不变,应视文章体例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各种不同体例的文章。所谓有规律可循,是指每一篇课文的学习,一般都要从扫除字词障碍、练习朗读课文、分清课文层次、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等方面入手;所谓视文章体例不同,采取不同学习方法,是指要根据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