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预习检测1 、实践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特点?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包括哪几点? 一、实践及其特点1.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对象:实践性质:实践主体: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物质性活动(不是出主观的思维活动)人们(人类所特有的,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一是实践的主体是人,对象是客观事物,是一种客观物质性的活动(人类特有,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二是实践是种直接现实性活动,把观念存在变为现实存在(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如 :思考、辩论、认识、言论等都不是实践。 ) 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1 、蜜蜂筑巢2 、教师讲课3 、学生认真学习4 、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6 、克隆羊“多利”问世5 、“争论克隆人” 7 、经济体制改革 2. 实践的特点:( 1 )实践有客观物质性( 2 )实践有主观能动性 ( 3 )实践有社会历史性一、实践及其特点1.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对号入座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构成要素是客观的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 实践的特点客观的物质性构成要素主体手段对象客观的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主观能动性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物质生活资料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关系社会历史性社会性: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历史性:受历史条件制约,是历史条件的产物 工人造房子问题一:需要什么要素?(实践主体、对象、手段—物质性活动)问题二:工人造房子和蜜蜂筑窝有什么区别?(目的性、意识性、能动性)问题三:工人能靠一个人的力量造好房子吗?(社会性)问题四:现在的工人造房子和以前的工人造房子的规模、水平等一样吗?(历史性) 评析:老者和农夫的观点谁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 实践是认识目的和归宿为什么?因为: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名言欣赏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 —— 苏轼 思考 : 你认为哪个观点正确?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 ----- 实践认识的来源有多个:---- 实践、书本等 读书与实践相结合观点一观点二启示 :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 直接经验,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