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蚂拐舞执教教师:郑洁 南宁市第二十八中学 18076613219指导老师:黄丽萍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壮族舞蹈的鉴赏,了解壮族蚂拐舞的风格特点和舞蹈语汇,提高学习壮族舞蹈的兴趣,传承本民族民间舞蹈文化。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探究、模仿、体验等学习方法的运用,感受壮族蚂拐舞的魅力。3、知识与技能:了解壮族蚂拐舞的起源和发展,体验壮族蚂拐舞的基本动作,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教学内容:1、欣赏壮族舞蹈《山娃仔》《走在山水间》。2、壮族蚂拐舞的风格感受和知识学习。学 时:1 课时(45 分)授课年级:高二 舞蹈模块教学重点:感受壮族蚂拐舞,通过体验,产生舞蹈学习的兴趣。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舞蹈的体验。教学方法:讲授法、体验法、练习法、问答法、比较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表演两段舞蹈(维吾尔族、傣族) 要求: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表演的是那个民族的舞蹈?(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舞蹈特征)提问:傣族舞蹈为什么要模仿孔雀? 生:傣族人民认为孔雀不仅美丽而且善良,把它当做吉祥的象征,所以他们的舞蹈就有了模仿孔雀的造型。 提问:从老师刚才跳的两段舞蹈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不同的民族会因为地域、文化、生活、习俗的不同,而形成独有的舞蹈风格。二、新课教学 1、欣赏壮族舞蹈《走在山水间》并进行壮族舞蹈的模仿体验(1)要求学生在欣赏的时候思考两个问题: ①、这个舞蹈表达了什么内容? ②、这个舞蹈的动作有什么特征?特别是手形有什么样的特征?(老师引导学生回答): ①、这个舞蹈所表现的是一群壮族姑娘体态优美,步伐矫健的走在美丽的漓江山水间的这个画面,充分展现了壮族姑娘:热情、幸福、充满活力。 ②、舞蹈的手形特征有:五指伸直曲腕,弯弯的像一把镰刀一样。这是典型的壮族舞蹈的手形。(老师数拍子,带全班同学一起做)(2)学生活动:试一试!(从舞蹈《走在山水间》中截取三个舞蹈动作,让女同学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个动作进行模仿,初步体验壮族舞蹈的动作特征)2、欣赏壮族舞蹈《山娃仔》并进行壮族舞蹈的模仿体验(1)要求学生在欣赏的时候思考两个问题: ①、舞蹈表现了山娃仔怎样的形象? ②、注意观察里面舞蹈动作有什么特征?(老师引导学生回答): ①、在舞蹈中,山娃仔与伙伴们在虚拟的艺术环境中,游戏玩耍,钻山洞,爬山坡,头倒顶在绿地上滚动旋转,表现了山娃仔活泼可爱、调皮、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