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单元教学设计(八上历史)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中国近代化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19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1898 年的戊戌变法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盟的作用。孙中山等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统治 。1915 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主要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本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在整个中国近代史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2、本单元知识结构本单元的主题内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从经济、政治到思想的学习过程,层层深入。 3、教学目标和要求(1)知识目标: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如分析评价洋务运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 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但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② 认识到维新变法是在民族危机关头,由资产阶级推动,清政府实行的一次自救运动。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③ 通过对辛亥革命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④ 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为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奠定了思想基础。⑤ 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前途命运,培养学生爱国救国意识和振兴中的历史责任感。重点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几次运动的总趋势。二、教法和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给学生讲解相关概念;如近代化,洋务派等;适当补充人物的相关历史事实,通过对人物的了解更好的记忆理解当时的历史事件;采用启发教学、分析比较、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探究式模式;引导学生从中国人民对近代化探索过程去理解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概括知识点。三、课程资源课本为主,课件辅助,教师搜集有关资料以补充;注重图片的展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在适当引导基础上获得理性认识。四、教学过程与环节(一)第 7 课 洋务运动 1、导入新课 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