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孟子和《孟子》 孟子(前 372—前 289 )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邹 ( 今山东邹县 ) 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 , 被后人尊其为“亚圣”。他主张仁政 ,王道。《孟子》一书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 , 是记录孟子言论、活动的书。 得道多助,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失道寡助 • 本文选自《孟子本文选自《孟子 公孙丑下》•公孙丑下》•是一是一篇短论,论述了战争中篇短论,论述了战争中民心向背民心向背的的问题,指出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注音夫 郭 粟 寡 戚 畔 封疆 fúguōsùguăqīpànjiāng 译文 原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摆出全文中心论点,提携全文。 摆出全文中心论点,提携全文。 天时:天时:地利:地利:人和: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团结。孟子用“天时”“地利”“人和”来概括孟子用“天时”“地利”“人和”来概括有利于作战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有利于作战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译文 原文• 三里的小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天气时令的有利条件了,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三里之三里之城城 ,, 七里之七里之郭郭 ,, 环而攻之环而攻之而而不不胜。夫环而攻之胜。夫环而攻之 ,, 必有得天时者矣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然而不胜者不胜者 ,, 是是天时不天时不如如地利也。地利也。从进攻一方的失利论证“天时不如地从进攻一方的失利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利”。 三里三里之之城:城:郭:郭:环而攻之而不胜: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夫环而攻之:是:是:方圆三里方圆三里的的内城。内城。古义:外城。 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