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艺术形象,感悟作者意图。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的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 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1. 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教学重难点品味赏析细节描写;朗读设计的评价和指导;探寻作者写作意旨;●教学方法诵读法、品析法、精段阅读法、资料助读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2~3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背影》中我们体会了父爱的伟大和深沉。今天我们学习《秋天的怀念》,同学们自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怀念的是什么?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根据课文内容,推断作者遭遇(二)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 年 1 月 4 日—2010 年 12 月 31 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 年出生于北京,1967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 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 1972 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 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 年 12 月 31 日凌晨 3 点 46 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的《病隙碎笔》作为二 OO 二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