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 分一分与除法《分桃子》科目: 数 学教学对象: 二年级学生课时: 1提供者:王 涛单位: 大庆市乘风学校一、教学内容分析教科书从“小猴子分桃子”的情景入手,安排了第一个“分一分”的活动。在分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两只猴子分得不一样多,也会出现两只猴子分得同样多,从而使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平均分是一个生活中的常用语言,不要用固定的语言进行表述,可以用“同样多”、“一样多”等代替。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可以让学生用图片或小棒代替桃子进行操作,充分感知分的过程。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的活动,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意义,为学习除法打下基础。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一分的活动,经历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已有了竖式格式的初步认识,具备了被除数是整十整百的口算经验,教材注重将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主张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入计算。在处理竖式计算教学时,都以口算为基础,重视展示学生探索算法的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同时还注重从问题情境出发,让学生在经历直观的操作过程中,将竖式与情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更好地理解算理,抽象出算法。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二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分东西的活动,有一定的分配经验。但有很大的直观性,要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均分,需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合作交流来感受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进而体验分得“同样多”“一样多”就是平均分。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感受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将物体平均分。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故事导入:有一天猴哥、猴弟和妈妈一起到山上摘桃子,兄弟俩可能干啦,一会儿就摘了一大篮子又大又红的桃子,猴妈妈可高兴了,挑了 8 个最好的桃子,准备奖给两只小猴(猴哥跟猴弟),怎样分?谁愿意帮帮猴妈妈呢?2、课件出示分桃子图并板书:分桃子生:认真倾听故事。生:畅所欲言,随便说说。用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3、指名几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