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教案的背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重点是对“计算技巧”进行训练,很少关注“选择策略能力”的培养,本单元着重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让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灵活选择计算方法。【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用植树节的情景图引导学生通过解答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展开对乘法分配律知识的学习。“合作探索”中,第一个红点部分是借助研究相遇问题,学习乘法分配律。以前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学生一般会出现两种解法:(1)先求挖坑和抬水分别有几人,再求总人数;(2)先求每组挖坑和抬水的人数,再求 25 个小组的总人数;问题解答后,我们要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解答算式,引出对乘法分配律的研究。第二个红点部分是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乘法分配律》教案教学内容:教材 P27 例 7 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索乘法的分配律。教学难点:应用乘法分配律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本节课的学习我将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学习,把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情境教学法等结合运用于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勇敢地体验尝试,通过实践活动来进行综合学习。教学准备:课件、口算题、例题、练习题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组容展示2、师生比赛,引入新课:(27+73)×8 45×9+45×1 14×(10+6) 17×6+17×4刚才的比赛老师算得快,是因为老师运用了乘法的一个法宝,知道了乘法的这个定律可以使运算简便,你们想知道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3 出示学习目标4 出示自学指导二、自主探究根据自学指导自学课本 P26 页例 7三、合作展示1、让学生看课本信息窗2、让学生提出问题后,用自己的方法解答,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比比哪种方法简单。3、集体交流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分析和列式板书:90×2+110×2 (90+110)×2=180+220 =200×2=400(千米) =400(千米) 启发学生回答:首先是等号左边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其次是等号右边两个加数分别同一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师生共同概括运算定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4、反馈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