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李煜《相见欢》“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李清照《声声慢》“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 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课文导入课文导入 闲读梧桐 —— 余秋雨 威远县严陵中学 温雪丽 2015 年 3 月 9 日一、解读题目。题目中作者用一个“读”字,究竟读出了什么内容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5 分钟,读的过程中注意圈点勾画关于描写梧桐的句子,并用相关词语概括这些句子体现了梧桐什么样的特点。二、小组讨论(小组同学间根据自身刚刚勾画的相关描写梧桐的句子,相互交流补充完善,小组讨论完成后,推荐一名同学上黑板展示,每位同学说一处即可。)三、设问:你们觉得梧桐以上的特点,仅仅是在写梧桐树吗?那么,本质上是在写什么?哪些自然段提到了?有何特点?(讨论) 写人:不求闻达,荫庇一方;屈从天命,饮恨自尽。四、直通高考。根据上文的设问,本文题目是树,却在文中提到了人,请问:树和人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简单归纳概括)例: 相同: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都经历了“暴风雨”的吹打。 不同:梧桐经历风雨,从容淡泊,傲骨挺立;外祖父屈从天命,饮恨自尽。 手法:对比衬托 托物言志。五、品味语言 散文显著的特点就是语言优美,请找出本文你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赏析。例: ① “如一位“伟丈夫”,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梧桐的高大、粗壮以及枝叶的繁盛; ② “ 天边竟有几颗寒星眨巴着瞌睡的眼”,拟人的修辞,生动逼真地写出了夜的黑和星光的时有时无。 答题模式: 手法 + 写作内容六、拓展延伸 联系现实生活,你从本文的主旨中,读出了人生的哪些道理?(如:没有考上重点高中的你,或者没有考上理想大学的你,经历这些风雨后,你会怎样面对?)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