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时事》 提高教学有效性作者 田锁奇 工作单位 陕西扶风县上宋初中时事与教材相结合,每年中考都要考查一年来的时政大事,是近年来命题的特点。国内外大事很多,学生的时间非常有限,都拿来分析理解,显然做不到,关键是把握学习方法。《时事》杂志突出了时事的重点、热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帮助学生对热点问题进行梳理,有意识地对热点和国家的政策进行解读。近几年各地中考命题都直接取从《时事》中选取材料。去年许多省中考题中漫画《告密》就取材《时事》。这也给我们广大教师指明了一个方向:就是要会用、巧用《时事》,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际中应如何操作呢? 1、树立时事教育意识。时事教育是思想品德课的基本要求,是学生了解社会的一个窗口,能够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关注人类。在目前情况下,对中学生来说,《时事》是一本最好的读物,深受学生教师的欢迎。当学生拿到第一期《时事》,我们总要全面地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定此书?此书对我们有何重大意义?让学生重视《时事》,把它当作课外读物认真阅读。 2、《时事》与教材相结合,凸显用教材教的思想。教材中的事件、材料往往比较陈旧,落后于教学的实际,教师和学生的兴趣大打折扣,《时事》中的资料都是刚发生过的事件或是较充实的数据,能很好地弥补教材的不足,给教师和学生带来新鲜感,开阔师生的视野,学生的兴趣较高。在教学中经常把时事中的材料有意识地引用进来,在分析中提高学生能力,教给学生方法。比如在复习改革开放时,让学生阅读《时事》第四期中的相关内容,加深了学生对改革开放的理解。《时事》内容的引入,丰富了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升。3、《时事》与考试相结合,很好地引导学生。考试看成绩,在学习负担较重的情况下,学生的功利性比较强。学生对《时事》认真阅读的意识不到位,只停留在表面,很少做深入的分析,没有充分挖掘出《时事》的价值。在考试题命制时,有意选取《时事》中的材料或时事,设计题目,强迫学生分析,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时事》时会思考相关的知识点,将所学运用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自然就得以提高。在者,《时事》中“中考热线”、“名师导学”等栏目,以时事为基础,材料短小、通俗、生动,设问新颖巧妙,通过教解题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教材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考的趋势,为教师教学和中考命题提供了良好的思路,...